中国商业电讯(China Business Press Release Newswire)  


许小年:发展小微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  

2017-01-13 17:00     来源:商业电讯
    上海 2017-01-13(商业电讯)-- 2017年1月9日下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许小年出席由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和石投金融联合主办的“科技推动创新,深耕小微金融—2017小微金融科技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原文:

    大家下午好!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发展小微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我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已有十几年时间,主要看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机会,一方面是供给侧。金融机构开发产品的道路异常曲折,以至于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就业主体,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民营企业占中国GDP的60%以上,就业占到80%,而9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关系到民生、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但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金融方面没有反映出来,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在这方面尤其落后。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缺少有流动性的抵押品

    金融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金融行业广泛使用抵押品,作用就是降低和克服风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就难在它缺少具有流动性的抵押品,它有固定资产,但没有流动性,很难变现,对于债权人就没有吸引力。银行一般也不接受把生产性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所以很多的中小企业不得不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来得到融资。

    无抵押品的信用贷款逐渐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它是纯信用贷款,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结果导致了成本的上升。中小微贷款平均一笔几十万,算一下利差赚不到多少钱的。而为了发放这笔贷款,要先做信息收集,还要还原报表,再去根据财务报表讨论授信额度,花费大批员工大量时间去做,成本和收益是不对称的。而从经济学角度讲,收益和成本无法匹配,正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二、让狮子抓老鼠违反客观规律

    金融机构要努力的降低成本,才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主流的金融机构如工农中建交,他们的成本没有办法降下来,所以主流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政府曾经给主流的经济机构下达过硬性指标,每年贷款必须要有多少百分比是贷给中小企业的,但是这个指标无法执行,因为它违反了经济规律。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让狮子去抓老鼠是抓不到的,该让谁去抓老鼠?猫!你给狮子下达抓老鼠的指标,违反了客观规律。因此,主流的金融机构都采取变通的方法来完成上面的指标,如把大贷款化整为零变成小贷款来应付考核,根本就不是中小企业融资。

    三、低杠杆率把小贷公司变成了“植物人”

    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已经证明,中小企业融资只能靠遍地开花的小型金融机构,还必须是民营的,才具有灵活性和效率来为中小企业服务。金融监管部门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多年前开放了小贷公司,我觉得这是开了一个口子。但遗憾的是小贷公司变成了一个“怪胎”,政府在开放小贷公司的同时莫名其妙的限制了杠杆率,这让我很费解,为此我还和人民银行的领导探讨过,我说金融就是要融通借方和贷方,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收集起来投入到其中去,你不让他放杠杆,小微贷款怎么做下去?没有办法做! 限制杠杆率实际上就限制了小贷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而净资产收益率和杠杆率成正比,杠杆越高相对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由于限制死了杠杆率,小微贷款就不得不提高利率来覆盖风险。

    而提高利率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小企业从小微贷款那儿拿到的资金仍然是“高利贷”,要想把利率降下来必须提高小型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否则小型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收益率无法覆盖他所承担的风险。但小微贷款提利率有一定的限制,提高到法定上限后就不能继续做。全国有近1万家小贷公司,目前大多数处于停业和休业状态,我把它们叫做“植物人”——还活着,但是没有什么生命迹象,没有办法做下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中小企业看到了一线希望,我也在观察互联网金融能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观察下来希望又落空了,原因是互联网金融都集中在简单、易标准化的消费贷,而不是小微企业贷。因为小微企业贷的风险控制成本比消费贷要高很多,债务人多样性、复杂性都远远超过了消费贷。而且目前正在开展专项清查整顿工作,如果完全按照文件要求到位的话,估计互联网金融公司存活下来的没有几家,所以依靠互联网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问题,这个希望也会很快破灭,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到底怎么办?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到底由谁来提供产品由谁来提供服务?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稳定。

    四、互联网+金融 不准确,是金融+互联网

    P2P、互联网金融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生力军,更不要说主力军了。大家都会问,你否定P2P和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又投资石投金融?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就是他们做的不是P2P,石投金融做的是传统金融+互联网,而不是P2P那样的纯线上,这个是有本质区别的,典型的P2P商业模式是利用网上及第三方数据来评估债务人的信用和违约率,根据预期的违约率决定能够覆盖坏账损失的贷款利率,这是它的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纯线上利用线上的数据来做出信用评估,再根据这个信用评估来决定利率和贷款额度。

    两个因素决定P2P、互联网金融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第一, 网上可获取的信息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简单根据犯罪记录、网上爬虫技术抓到的数据去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这些信息都可以参照但是不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价,现在网上的数据质量还没有达到要求。

    第二,中国目前的信用环境不是很好,而且还在恶化。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依靠线上数据、线上分析来做决策,那我晚上就睡不着觉了。这两点就决定了这种纯线上的P2P适用范围有限,只能发放短期的和极小数额的最多不过三千、五千的消费信贷,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有意思的是信用环境良好的发达国家P2P也没有发展起来,如美国、欧洲、日本。原因有二:一是线上数据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二是信用环境不好。那发达国家的信用环境好为什么也发展不起来呢?因为它的传统金融效率太高,没有给P2P留下很大的空间,如美国的网上金融公司,规模最大也就是做到余额的百亿美元级,像美国Lending Club大概100多亿美元,这样的存量规模和美国庞大的金融资产相比九牛一毛,就是因为传统金融效率太高,互联网金融无法和传统金融在成本上竞争,所以发展不起来。

    五、线上金融不可能完全替代线下传统金融

    这仲现象不仅仅在金融行业,零售行业也有,我们都知道亚马逊做了这么多年电商,就是不赚钱。因为沃尔玛效率太高了,沃尔玛压着它,它量上去了利润率就下去了,沃尔玛正相反,量越大利润越高,亚马逊降价跟沃尔玛竞争就赚不到钱,不降价就没有销售额,所以它非常尴尬。

    京东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就坐上了中国零售业的第一把交椅,京东去年是中国第一大零售商,零售额2000多亿,第二是华润,零售额1000多亿。亚马逊这么多年打不过沃尔玛,为什么京东轻易就是第一大零售商,因为中国的零售业效率太低,我对中欧校友刘强东说你不要骄傲,你做得很成功,但是你的成功是占了中国零售业效率低的便宜,你才能做第一大。亚马逊做了这么多年打不过沃尔玛,干脆转行了,转哪儿去了?云计算!亚马逊最近终于盈利了,赚钱的不是零售不是电商,是云计算云服务。

    互联网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和传统行业竞争。互联网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

    六、降低小微金融成本要靠FINTECH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一段时间内仍要依靠传统的线下金融,因为他们的综合成本要低于线上的P2P。综合成本中有两个,一是获客成本,二是坏账损失的成本。它的综合成本要低于纯线上的P2P,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忽略互联网技术,传统金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它的成本。今后我们不要再提互联网金融,不要再提P2P,要提FINTECH。

    FINTECH我认为它比较准确的定义是金融技术,告诉我们互联网金融是FIN+TECH,这个词来源就是传统金融+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口号坑了不少创业者,让创业者误以为“互联网+”可以改变行业的本质、金融的性质。

    准确定义FINTECH不是为了躲避监管,不是说现在P2P名声不太好了,上面的监管风暴针对P2P,我赶紧换帽子,我不是P2P是FINTECH,换一个名字没有用的,过两天政府又出一个监管FINTECH,你怎么办?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准确定义FINTECH,是为了理清金融和技术的关系,准确的定义FINTECH是为了让技术为金融服务,最终让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回归本源,只有实体经济才能创造价值,金融不服务实体经济没有出路,单纯的技术如果不能提高金融的效率,这样的技术没有价值。

    七、小微金融,市场巨大

    如果我们把逻辑关系翻过来,小微金融就是传统金融+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小微金融+互联网的市场巨大,这是由小微金融的市场性质决定的。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到今天没有解决。我也并不认为传统金融机构用了互联网技术就能解决,而是要在传统的金融领域中不断的做出创新,同时使用新技术,有可能部分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认为传统的小微金融市场+互联网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这里讲的商业模式已经不是P2P了,不是纯线上的商业模式,而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就目前的数据可获得性和社会信用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依然要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

    小微金融市场+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巨大,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没有做起来是因为在发达国家传统金融机构效率已经相当高了。在中国能做起来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效率低下,这对于从事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机构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会。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做这块市场,只能由小型民营机构充当主力军,市场机会还因为监管体系条块分割、市场分割,人为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的商业机会。所以我经常跟石投的同事们讲,你们要感谢政府,因为政府的监管给你们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尽管增加了部分操作成本,你们要感谢政府! 

    在中国合规的平台理财,如石投金融,现在三个月的预计回报是高于香港和美国的,为什么?因为它的金融市场已经连成一片,资金是自由流动的。香港和美国的回报不如我们,难道说资金不够吗?上海的房价爆涨成这样,根本不缺资金,上海的房子、北京的房子、深圳的房子你看涨成什么样,后面全是资金推动。但是为什么资金的供应非常充裕而利率又高居不下呢?

    我们的监管体系人为的切断了资金的流通渠道,就造成了高高低低的坑洼,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这都是我们的市场机会。就像一条泥泞的马路一样,坑坑洼洼的有的地方水面高、有的地方水面低,把水面高的那个水引到低的坑里来你就赚钱。香港和美国为什么赚不到呢?因为它的路面没有坑坑洼洼,它是一个湖面,是平的,资金自由的流动,找不到高利率的角落和市场。

    八、金融机构利用FINTECH有两种发展模式

    那么金融机构如何利用FINTECH发展呢?我认为有两种商业模式: 

    一)重资产的模式。它有一张很大的资产负债表,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作为放债主体,采用FINTECH来降低成本,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适合小型的专业化的商业银行。他有自己作为放债的主体,同时采用金融技术,这种重资产技术是金融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它的长处是金融和技术紧密的结合,效率比较高,在一个大伞下面,技术部门为前方的信贷部门来服务。缺点是管理难度大,因为传统金融和FINTECH,对技术部门要求不同的管理方法,用传统的金融机构管理方法去管技术公司管不好,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强调保守和风控,而技术部门关注的是创新进取,这是两种不同的公司文化,纳入在一个实体中来进行管理的话,难度相当高。 

    二)轻资产模式。FINTECH纯技术公司,它是以输出线上和线下技术来获得收入,优点是金融和技术可以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干扰,缺点是金融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两者有可能脱节,要求完善的双赢激励机制,来协调金融机构和技术公司的合作。

    不管哪一种商业模式运用技术都是核心,而要运用技术,过去的非标产品如何标准化就成为关键,因为不能标准化,就没法上线。而中小企业贷款都是非标的,要把过去的非标操作尽可能的标准化,在标准化和适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扩大规模。

    九、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让投资人、理财人也成为监管者

    最后我想利用一点时间讲一下金融监管的问题,现在出了事儿了政府马上出来整顿清理,一整顿就基本上管死,这个事情过去发生了多少次。我一直呼吁政府要改革,要更多的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金融监管部门的目标。就是让广大的投资人、理财产品购买者也成为监管者,来监督石投,监督互联网金融。而要动员投资人也来监督,必须打破刚性兑付。

    刚才几位记者问我对监管怎么看?我说我们老是依靠行政力量忽略市场力量,要让广大的投资人、理财产品购买者也成为监管者。一个工作组进驻了工商行总行,下面有多少个网点全都知道,而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像汪洋大海一样分散在各地,怎么去检查,怎么去监督,你靠谁?比如我天天看石投金融的网页,哪天觉得不对劲了马上反映,监督的人多了一定是会起作用的,用手投票不起作用可以用脚投票。

    全民的风险意识是最有效的监督,监管当局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架,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监管的内容,减少给监管部门的压力。现在我们让监管部门负责金融稳定,哪里出事儿找监管部门负责,结果是过度监管,世界上所有的监管者它的行为都一样的,不是最小化金融系统风险,而是在最小化自己的风险,最小化自己的责任,把你我放在这个位置上也一定会有这样的考虑。为了在金融市场上出问题的时候摆脱自己的责任,监管越来越细越来越烦,结果是什么呢?把市场管死了。

    监管不是说把风险控制到零,零风险的市场不是市场,市场就是一个配置风险的地方,要让有能力的人去承担那些风险,要求风险的合理配置。如果把风险降到零就会出非常细致的无所不包的监管条例,这些过细的监管条例对于企业来说可能都是额外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贷款利率上去,转嫁到中小企业头上,或者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最近报出来的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中,我们已经看到按行政辖区划分的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把FINTECH定义为传统金融+互联网,那就应该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方法进行监管,至于P2P怎么办?个人对个人的怎么办?可以考虑“放贷人”条例,发生纠纷的时候由法律来解决,用市场+法律的办法来实现监管的目标,而不是行政+监管的思路。

    再具体一点,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新政”最头疼的是给企业的贷款不得超过100万,给个人的贷款不能超过20万,这种数量管制是计划经济的遗风,弊端非常多,即使要进行数量管制也不应该全国一刀切。 比如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给企业的100万在西藏也许够用,在上海根本就不够用,给个人消费者的20万的额度在西藏可能够用,在上海它就根本满足不了需要,你怎么可以全国一刀切呢?这种管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能适应各地千差万别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除了金融机构要合规合法操作,还要金融创新,努力的去降低成本。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空间非常大,需要我们监管部门推进改革,要更加接近市场,从如何控制市场系统风险出发,从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出发,因为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就是利率的降低,就是服务实体经济。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本网站所发布消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5号北发大厦B座1层  邮编:100088 电话:010-52384398-5180 传真:010-82228709
商业电讯网 Business Press Release Newswire
© 2000-2024 版权所有 北京商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10043713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